所有人都渴望擁有更高的收入,但是面試短短幾分鐘時間,可能就決定了你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收入情況,在與HR談薪資的博弈中,你能為自己爭取到更高的薪資嗎?
個人能力,面試表現(xiàn),都會影響到薪資的高低,個人能力暫且不論,咱們今天說說如何通過增強“談論薪資”的能力,讓自己拿到更高的薪水。
首先,僅憑簡歷和面試中短暫的溝通,面試官對求職者的了解是非常片面的,所以,在制定薪資的時候,除了本崗位的行業(yè)薪資水準和公司的崗位薪資標準,更多的是受面試官的心理因素影響。
這種情況下,面試官的潛意識會憑借經驗和感覺,對求職者進行粗略的價值評估。此時,如果擁有一些“談薪技巧”,將是你拿到更高薪資的有力武器。
一、標準:沒有標準,就是沒有價值
你對薪資待遇的要求,是一個明確的數(shù)字,還是一個浮動值?你的簡歷中,期望薪資一欄寫的是8-10K,你覺得,你更有可能拿到的是10K還是8K,或是更低?
如果面試官當面問:我看你寫的薪資浮動范圍比較大,你能接受最低薪資多少?
大部分求職者都會找出一個看起來還比較妥貼的解釋:“如果是我喜歡的行業(yè)、如果離家近,可以降低工資要求”之類的說辭。
這樣的回答,暴露了求職者兩個問題:
1、不了解自己的價值: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能力,在勞動力市場上到底值多少錢,所以提出一個浮動的數(shù)字,如果運氣好的話,能多拿到一點薪水。
2、不相信自己的價值:想要拿到自己報價范圍內最高的那個薪水,但又害怕對方不認可自己的價值,所以提出一個浮動的值,給自己留一個下臺階。
無論面試官有沒有當面問出這一問題,對于那些沒有明確標準、報出浮動薪資要求的求職者,面試官的潛意識里已經有了“對方想要撞運氣拿更多薪水”的感受。
而這,毫無疑問拉低了求職者在面試官心目中的估值,所以很多求職者最后談論的薪資不理想。所以請記住,在提出薪資要求的時候,給出一個明確的數(shù)值,永遠不要說一個浮動的范圍。
二、開價:結合自身能力和崗位薪資
在與面試官談論薪資的時候,你會開價5K,10K,還是20K?或許有不少人告訴你,剛畢業(yè)找工作不要只看薪水,更重要的是能否學到東西;等你成長了,就有漲薪機會。前面半句,我個人不發(fā)表評判。后面半句,我想說的是“理想很豐滿”。
我們對工資的高要求,會讓面試官的潛意識里覺得我們更具有價值,從而更加慎重的考量我們的能力和薪水制定。
三、還價:能輕易得到的,就不會珍惜
如果你提出薪資要求是10K,面試官則給出7K的薪資,你會選擇拒絕?還是接受?還是先拒絕后接受?
現(xiàn)實和想像總是充滿了差距,求職者們難免遇到很多需要妥協(xié)的事情。對工作時間的妥協(xié),對工作內容的妥協(xié),還有很多,是對薪水的妥協(xié)。
有時候,妥協(xié)會讓你更容易得到一份工作,但妥協(xié),尤其是輕易妥協(xié),除了損失了真金白銀的收入之外,還會損失你在面試官心中的價值。
太容易得到的,就不會被珍惜。就算結局依然是做出妥協(xié),過程也絕對不能一蹴而就。
四、自信:自信能幫你獲得offer和高薪
有標準,高開價,敢還價,都只是在面試過程中,步步為營的招式。真正一錘定音的心法,是自信的心態(tài)。
只有你自己自信,面試官才會更加慎重的考量你,也會更欣賞你,認可你的價值,薪水也會因你的自信而水漲船高。
當然,你是否自信,也會被面試官觀察出來:
1、一個自信的人,對自己的工作、薪資有明確的標準。
2、一個自信的人,相信自己能夠配得上高薪,也敢于挑戰(zhàn)有難度的工作。
3、一個自信的人,面對不合理的薪資待遇,能夠堅守底線,不怕失去。
而面試官對于這些具體環(huán)節(jié)的觀察,是根據潛意識的“社交直覺”在發(fā)揮著判斷能力。通過“社交直覺”對面試者是否自信的解讀,推測出面試者是否擅長工作、敢于解決問題、能夠做出成績。
從而判斷在同崗位中,這個求職者的薪水應該高于平均水平,還是只是普普通通。
每個人的感覺不同,但可以從一些小細節(jié)出發(fā),比如,走路的時候,不要弓腰駝背,要抬起胸膛;在面試過程中和面試官交談,目光堅定,不要躲避面試官的眼光,回答問題的時候,語氣堅定一些,一些問題可以思考,但不要思考時間過長。
除了以上說的,真正的高薪和自信,還是需要自身具備真正的技術和實力,強裝的自信只會表現(xiàn)一時,真正實力散發(fā)的自信才會永久綻放。